摘要:
“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早就嵌入在了每位中国国民的精神理念中,食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消费者对于饮食的要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如今的“吃得健康营养”,每一步都走在饮食界发展的前沿,因此如何做到让食物健康有营养是当今社会严格把控与深入研究的话题。
一.食物营养的基础知识
(一)营养的定义
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二)营养素
1.营养素的定义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供给人体能量、组成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等的化学成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共五大类。
2.宏量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量较大,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3.微量营养素
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量相对较小,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主要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食物的来源和分类
(一)植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获取能量、营养素和植物有效成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饮食有助于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所以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同时这种饮食方式还有利于减轻环境负担和保护动物权益,美中不足的是植物性食物会导致一些营养素的不足,因此需要合理搭配食物补充一些关键的营养素。
(二)动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主要分为禽畜肉、蛋类、水产品和乳类及其制品等。其主要富含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肉类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应当合理搭配、适量摄入。
三.饮食的多样性
(一)现代饮食趋势
1.素食主义者
随着时代和人类对于自己体型要求的改变,素食主义的饮食方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但是吃素和健康不能划等号。素食主义者的饮食中摄入较少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有利于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有利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同时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研究表明长期只吃植物性食物会导致记忆力的下降以及会经常发生贫血的情况,所以无论是从人类的代谢需求还是消化系统构造来看,我们都更适合动植物结合的混合膳食模式。
2.有机食物与天然食物
有机食物是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食品,这种食物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标准,不管是生长过程还是加工过程都更为严苛,其可以减轻消化过程的负担,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对身体更为有益。而天然食物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生产的食品,这种食物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富有营养、利于健康的食品,其实不然,如果作物生存在受污染的地方,对人体也是有极大的危害的。
(二)膳食纤维
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在菠菜、芹菜、苹果等蔬菜水果中的含量较多,它既不能被肠胃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但它是肠道益生菌最爱的食物。
2.膳食纤维的作用和健康益处
膳食纤维在我们人体中充当着“清道夫”的重要角色,它可以治疗便秘,控制体重,维持良好的肠道环境,尤其是可以预防某些癌症,降低血液胆固醇,但是也要合理摄入,否则会对宏量营养素的吸收产生影响。
(图片来源于百度)
(三)超加工食品
1.超加工食品的定义
超加工食品是指经一系列复杂工业加工而成的食品和饮料,通常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增加口感、看起来更诱人、闻起来更美味、便于存储等,它们要经过繁多的加工过程。多包含食品常有的盐、糖、油和脂肪外的工业成分,如用来增加感官刺激的添加剂、用来保鲜的防腐剂等。
(图片来源于百度)
2.超加工食品的危害
加工食品是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天然食品短缺的产物,为了满足食品工业化的盈利目的,制作方式极其批量化和快捷化,这就导致了超加工食品会含有大量的工业成分,从而增加消化系统和肝脏的负担,使体内堆积脂肪和毒素,造成细胞坏死,轻则导致肥胖,重则诱发癌症,造成对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我们应当少吃,甚至不去食用超加工食品,保证自己饮食的健康和营养。
(图片来源于百度)
四.结论
根据当前的市场分析,人口城市化正在不断普及,居民的健康意识已经有所提高,大部分家庭开始不同程度的重视食物健康与营养方面,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乡镇等地方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定形成一个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完全有能力消费营养健康的食品。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食物营养与健康的价值,更要得到健康与营养,让生活从每天“吃得规律”变成“吃得营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3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二班
闫利